七台河市委书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王文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七台河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法治建设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着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七台河,为推动七台河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是以更高站位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充分发挥党委坚强领导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用,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阐释。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重要文章精神,邀请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教授为全市领导干部开展专题辅导,部署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宣传,组织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0余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课程,在中青年干部战略培训班、新任职干部、市管干部轮训班中,加大法治课程设置比例。积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七进”,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等处巡回宣讲37场次、培训3500余人。在市中心法治文化广场设置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专栏,录制习近平法治思想音频,在各大公园人员流动较大时段循环播放,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是以更实举措推进法治七台河建设。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出台法治七台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三个五年”实施方案,印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市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及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乡村建设、法治人才培养方案等一系列法治建设文件,全面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推进。着力提高立法质量,推进机动车停车、乡村人居环境管理、倭肯河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切实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完成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6大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基层行政执法规范化。紧盯“关键少数”,压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全面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常态化、制度化。今年年初,共705人参加年度述法,实现党政领导干部述法全覆盖。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市委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责任,有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三是以更高标准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深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我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市市场监管局食药智慧监管平台,被省委依法治省办命名为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创建项目。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出台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坚持合法性审查,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防控决策性风险。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建立并公示我市执法领域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1613项,各部门采用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方式办理案件304件,为市场主体减负68.25万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动权责清单动态化管理,128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至县区。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动态调整全市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清单,保留证明事项清单263项。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办理时限压缩44%、办理流程压缩62%。深入开展市场监管等10个重点领域专项执法监督、道路交通安全与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着力整治“执法不规范”等方面问题,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是以更大力度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体系,完善“四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机制,开展“排纠解纷防风险保安护稳促发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两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4873件,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完善覆盖城乡、高效便捷、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落实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两年来,共办理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仲裁等案件1.1万件,不断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进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培养“法律明白人”883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261户,充分发挥其在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我市茄子河区四新村等4个村相继被民政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在村(社区)因地制宜建立法治长廊、法治楼道、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角等,营造“尊重法治、崇尚法治”的法治文化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活力。